【产教融合育人大讲堂(第五讲)】安广实:增值型内部审计:理论、实践与案例

发布者:赵侃发布时间:2024-05-19浏览次数:13


为了进一步落实产教融合育人机制,提供更多实践性、前沿性、研究性的教学内容和经验,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趋势、前沿课题、市场需求等,培养具有创新精神、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,202451615:30,永利77402 官方网产教融合育人大讲堂(第讲)在文603隆重开讲。本次讲座由博士生导师王清刚教授主持,邀请了安徽财经大学教授、资深注册会计师(非执业)、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委员会委员、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理事、安徽省内部审计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安广实教授,100余名永利77402 官方网师生作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。

随着社会政治、经济和文化的发展,我国逐步形成了国家审计、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的格局。本次讲座,安教授结合理论和实践案例,对增值型内部审计展开了详细讲解。

安教授介绍到,增值型内部审计是对过去财务审计、经营管理审计等继承和发展,担任着查错防弊角色。过去的内部审计通过审核检查来挽回损失,而通过提出优化建议直接增加价值的即为增值型内部审计。安教授通过指出"内部审计必须服务于组织价值增值"的问题,引入对增值型内部审计产生背景、转型发展、方式方法、保障机制的介绍。

首先,在风险隐患加大,组织管理变革,理论研究支撑三方面背景驱动下,现代内部审计逐步发展形成了增值型内部审计。而这一演变阶段中,内部审计的定义也在不断修正更新,在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,其定义为财务导向审计,目的为查错防弊;在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,其定义为业务导向审计,目的为兴利增值;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,内部审计以内部控制有效性为重点,转变为控制型审计;而21世纪初至今,内部审计以风险管理与过程控制为重心,通常称为风险型审计。

安教授指出,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增值衡量可采用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,其不仅展开介绍了其转型发展的过程,还提出了丰富的发展建议。基于增值型内部审计"帮助组织实现发展目标"的目标定位,安教授提出了八个转变:从审计监督向审计服务转变、从审计查处向审计建议转变,从审计独立向审计互动转变,从结果审计向过程审计转变,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转变,从单项审计向系统审计转变,从财务审计向风险审计转变,从外科医生向保健医生转变。

此后,针对审查评价组织的工作开展上,安教授分别从内部控制、风险管理和治理程序三方面提出建议。第一,内部控制方面,安教授提出要加大重要单位、重大业务和重点事项的控制审计。第二,风险管理方面,安教授认为风险管理审计不能忽视以组织发展目标为导向,需要以增加组织价值为目标。第三,治理程序方面,安教授指出治理程序当围绕促进完善组织治理来实施。

紧接着,安教授介绍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方式方法。安教授讲到,开展增值型内部审计,可以采取"参与性"审计方式,与被审计单位建立伙伴关系,与当事人讨论审计中发现的问题,共同分析改进的必要性等。内部审计不仅要发现问题,更要解决问题,并将所提建议当作服务产品推销,可以采取多样化、建设性的审计报告方式,获取管理层信任。

最后安教授指出增值型内部审计也应建立保障机制,从完善内部审计体制制度,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结构,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,推动内部审计数字化建设四方面入手。此外,安教授以多家单位内控审计的工作流程及关键点为例,向同学们展示了增值型部审计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。

在讲座的互动环节中,安教授详细回答了各位学生的提问,与同学们深入探讨了增值性内部审计相关问题。最后,王清刚教授作了简要总结并感谢安广实教授的精彩报告。至此,产教融合育人大讲堂(第讲)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。(图/张芷珊